•     在线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学风建设 > 学风建设

武汉大学三无博导下岗 评:将进一步压缩学术研究

添加时间:2013-01-04 08:30:15   浏览次数: 次   出处:中国广播网    【 】   打印   关闭窗口

       【事件】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近日传出消息,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博士生导师不得招收博士生。这项革新之举让武汉大学500多名博导处于"下岗待业"状态。
       中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根据最新规定,武汉大学将每年设置博导岗位数字800-900个,实行动态式管理,博导将需在科研成果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和经费、试验状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上岗招生。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王维佳对此作出分析评论。
       王维佳:武汉大学实行博导招生改革,今后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博士生导师将失去招生博士生的资格,这项改革将让武汉大学500多名博士生导师处于下岗待业的状态。根据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的说法,改革前一些有项目、有经费的博导不能带足够的博士生做科研,那些无项目、无经费的博导带的博士生又无事可干,改革是为了防止吃大锅饭。
       这则消息多少揭开了普通百姓不太了解的高校科研考核制度的面纱,如今大学的科研学术已经越发被一系列的量化指标所统领,象牙塔早已不是思想汇聚和文化传承的圣地,更像是一个生产科研项目和适销对路的青年劳动力的大工厂,一系列工业生产的激励机制被大规模的植入了中国的大学,拉项目、拖关系、找经费代替了求学问道,成了众多教授们整天疲于奔命的唯一营生。而大学的管理者动辄以科研项目的经费和量化指标来考核科研教学的人员,更是助长了这些教授们的企业家精神。
       武汉大学这位管理者的言论尤其值得推敲,只有做项目的博士生才是有事可做,难道读书思考著书立说就是无事可做吗?难倒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的唯一方式就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充实到那些只为了赚钱而毫无知识质量的科研生产流水线上吗?试问今天的大学科研项目有多少是于国家社会有益的高水平的知识积累?又有多少是从政府和企业社团拉过来的,毫无知识质量的经营项目?以项目经费和成果数量来考核博导资格,恐怕进一步压缩了学术研究和思想交流,助长了教授们将国家的高校资源拿到市场上寻租赚钱并且用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的歪风邪气。
       如今中国已经是经济上的世界大国,然而在文化和科技上却总是处在弱势跟随者的位置,高校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羸弱,在政治上的弱智,在科技上的被动跟随,已经是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严重问题,如果高校的管理者还是目光短浅地高抬那些卖弄身份拉项目的寻租分子,进一步排挤踏踏实实搞基础研究的知识人才,用一刀切的方式做量化评估,这个国家将再难诞生思想大师和科学巨匠。
       来源:中国广播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