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学院文化培育学风
学院积极建设优良学风,依托毓秀青年读书会,举办“线上共读历史”“新生入学教育之学业指导”等专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读书习惯、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帮助新同学了解历史学科专业特色、提高学习和读书兴趣、增强学生专业竞争力。
近年来,学院积极举办“毓秀史学大讲堂”“毓秀史学讲坛”“毓秀教研讲坛”“毓秀青年学者讲坛”等百余场系列讲坛活动,邀请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学院优秀青年学者演讲、授课,有力促进了学院与高水平学府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还举办“古礼文化展演活动”,打造“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周”,带动参与活动的学生探寻传统文化内涵,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第二课堂激活学风
学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形式多样、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优势,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清东陵博物馆、邯郸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廊坊博物馆、直隶总督署博物馆积极共建教学实习基地,进一步加强学院教学实习实践环节建设,打造有效性强、可延续性显著的“理论+实践”课程。
学院依托《华北碑刻专题》《物质文化史》《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物质文化实践:纺织与染色》《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虚拟场景与仿真造型实验》等课程,鼓励任课教师将课程的实践操作、田野调查环节与课堂理论有机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和践行“将历史教学书写在华北大地上”的教学理念。在物质文化实践环节开设跨专业融合课程《纺织与染色》,在历史文化遗产调查实践环节开设“金石传拓”技艺课,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组织师生赴保定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掘身边的历史价值,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和研究中西历史文化的热情。
学院开展“走进古莲花池,探访莲池书院”主题研学活动、河北井陉于家村历史文化调研活动,组织学生赴雄安南阳遗址开展考古教育和田野实践教学活动,赴保定军校纪念馆参观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走访、口述史调研,直观地接触、体悟、关注历史文化,将专业课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
用就业质量保障学风
优良学风建设与稳步推进的就业工作互为重要保障。学院提出“多元化就业”理念,从学生入学抓起,帮助每位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并注重以出口为导向,多措并举做好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多渠道全覆盖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内引外联,邀请优秀校友分享求职经验,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学院召开研究生工作专题会议、研究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考研就业交流会等,系统呈现当前就业形势和就业工作的推进措施,详细记录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备考、面试及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鼓励学生合理规划就业预期,提高就业成功率。
学院举办“职来职往”职场模拟大赛、“青春无畏,职面未来”模拟求职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高求职能力和就业技巧,继而增强社会竞争力。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学院赴保定水利博物馆、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省文物局开展访企拓岗活动,积极向优质企事业单位推荐本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做好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对接,努力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2日 16版)